停止妄念,找到佛性,禪定,智慧
止观在梵文当中就是“奢摩他”(samatha)实际上就是止寂和禅定,就是智慧。
所以,止就是禅定;观就是智慧。当你定下来之后你用智慧来看用来看这个世界。其实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拥有智慧的修行方法。止观是非常非常重要的。因为“止”就是停止,所以我们必须要停止妄念。 “观”就是你自己的觉悟心,自己的定慧。 所以我们经常说缘分要靠安静来获得。有时候你的智慧靠寂静来获得。
— 廣 播 講 座181113
在第一思维刚开始的时候,就能马上找到事物的本性,找到佛性,然后把自己的思维迁移到不动的清净境界。也就是什么?把自己的思维还是放在最干净的地方,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。这就是佛教界经常讲的“止观”,叫你不要再看下去了;叫你“止语”,不要再去讲了。
这就是参禅,这就是六波罗蜜中的忍辱之心。佛家的思想观念讲的是,当意念一起来的时候,就要有修养和精进忍辱心,又要有寂静的功德……自古以来就有很多高僧大德就是靠着内涵、内修、禅定,在这个世界上破除了多少贡高我慢,破除了多少贪瞋痴慢疑。这就是内在的心要像金刚般若一样如如不动。
—白 話 佛 法 视 频 第101集 《 除心垢染 行即清净 》
wenda20170709A 31:17
如何理解“寂定于心”
问:师父,上次您解释的《 白 話 佛 法 》第五册第二十篇,“实际上用心的人,做任何事情就是个寂静的‘寂’字。所以学佛,修心是最重要的,如果一个人能够把心修好了,他就能把娑婆世界的很多物质变为寂灭。”“师父给大家讲‘寂定于心’。寂是什么?就是寂静的寂,定于心就是要安静。一个修心的人如果能够安静的话,主要是从心开始出发的。为什么很多人修心修得不好?因为在生活当中他本身就是一个定不下心来的人。他想要寂静,他才能定下心来,所以叫寂定于心。我们说‘寂灭’,如果一个修心的人在心中能够定下心来,他的寂一定是很重要的。我经常问修心的人:‘你的心是不是全部集中在一个点上?’”
答:寂灭的意思就是说,你把心归拢起来,收在一起(对)把心收起来,不要太散乱。你看很多精神不好的人,为什么叫“分裂症”?因为精神散乱,叫“精神分裂症”。“寂”就是把它聚在一起(“灭”呢?)聚在一起不要有这个念头,安静下来,把这个念头都灭掉,明白了吗?(哦,明白了)我问你,法师打坐,meditation[注:冥想],他们首先把脑子里杂念全部去掉,就叫“寂”。然后,修心,坐在那里时间长了,无我了,无人相了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了,连自己都找不到了,是不是寂灭了?自己都灭掉了,没了。
这个就叫超脱你自己“人”的境界了,明白了吗?(哦,终于明白了。我当时看书看了半天,还是想不明白。太感恩师父了)你们这些孩子都是有文化的,不是像过去老妈妈、老伯伯念经修心,有口无心。现在你们都是有文化的人,会研究。佛法是哲学,我们伟大的佛陀,他这个是教育,佛法教育人的(是)
Wenda20180615 09:30
梦到观世音菩萨说“妙禅妙回”
问:同修梦到观世音菩萨和他说了几句话,他只记住了一句话:妙禅妙回。
答:用禅定达到妙心,就是修心人的妙心,你才能增长智慧。你在人间很多事情要用妙法,妙心妙法。你怎么会有妙心妙法的呢?就是要靠禅。禅就是安定下来,达到妙法妙心,最后有智慧。
Wenda20171110 15:44
如何理解“灵不随缘转”
问:师父开示过“心不随境转,灵不随缘转”。第一句我们比较好理解,第二句的意思是什么?
答:灵魂,离开身体、离开肉体的才叫灵,分成主灵和分灵,你的本性是不是也叫灵啊?(对)你的本性、良心,第九意识当中的、阿摩罗识的这个本性,如果你能够常驻在本性当中,你这个灵魂永远在本性当中活着,任何缘分来了,你都如如不动,是不是“灵不随缘转”了?
(师兄的理解说,我们本来就有一些我们应该修的方法,如果有外缘也不应该去改变自己本来应该修的方法。是这样吗?)对啊,他讲得比较浅一点。不是单单一个方法,缘分来了会骚扰你的心,但是你用如如不动的内心来控制好自己的缘分,那不就是“灵不随缘转”了吗?(感恩师父开示)